星期三, 11月 29, 2006

YouTube 萬歲!

近日最愛在youtube上尋寶!

由印度舞bharata natyam,到狂言歌舞伎kabuki,甚至太極拳或bollywood,不算應有盡有, 但總有所獲,而且資源比google video豐富得多,連家中的老殘ibook (mac) 都可support欣賞到,始料不及.

痴戀極久的狂言歌舞伎舞踊,現在終於在youtube上如獲至寶. 推介一下: 坂東玉三郎的「鷺娘」和「藤娘」- 高質精采而完整的video, 還有英文旁白解說,非常偉大.




自選影院的年代終於來臨! 萬歲萬萬歲!

Geisha 藝記. 後記.


11月17日 FRI 葵青
劇藝工作坊(新加坡)
構思及導演 王景生




迷戀已久的日本歌舞伎及傳統舞踊叫我在今個深秋充滿期待.

在葵青劇院(意外地臨時獲轉座位至第一行中間)舒適的座位上,度過了昏黃但迷醉的一晚.

忘了整個演出的來龍去脈,也不大留意分飾多角的主角念著什麼獨白. 男旦五條雅之助的舞步一起, 我立即從夢中驚醒, 全神地沉淪在三味線的鳴奏和吟唱中,眼睛直盯著婉轉的唱詞字幕和藝伎舞步,很是忙碌.

如果那是一場純kabuki演出就更好!

現在演藝劇場上頗流行跨文化(inter-cultural) / 多文化(multi-cultural) 和共融(fusion)的演出模式,試圖探索不同文化形式的可能性和接納性. 演出本身是一個習題(an enquiry), 導演對文化間的探索,也是本身對文化理解的探討. 在近年火爆的藝伎文化熱下, 導演帶出的, 可是藝伎台上與台下的自身獨白與內心矛盾?

不過, 我還是最愛純kabuki演出!


摘自: 康文<新視野藝術節>:

浮生若寄哀多樂少我命途多舛的一生將逝如朝露,不著痕跡……

藝伎,一個令人遐想連篇的名字,你對「她」的認識有多少?

多次成功帶領亞洲劇場走向國際的新加坡導演王景生,將焦點對準「藝伎」這個神秘的日本文化符號,以新穎的劇場技巧和敘事手法,顛覆傳統觀念,揭示關於藝伎的種種迷思。

《藝記》集合多位來自東西方不同界別的藝術精英:多屆奧比獎得主嘉倫.肯戴爾分飾多角,以當代西方戲劇技巧,與日本著名男旦五條雅之助的歌舞伎及傳統「舞踊」表演形成強烈對照,加上三味線名家杵屋勝芳壽的現場演奏和吟唱、電子音樂怪傑山中透的嶄新配樂,交織成一齣異采紛呈的藝伎浮世繪,讓觀眾看盡人間色相,細味箇中文化深意。

電子音樂創作
山中透

協作 - 演出
嘉倫.肯戴爾 五條雅之助 杵屋勝芳壽

文本
倫尚人

服裝設計
矢內原充志

燈光設計
史葛.茲林斯基